杂色蛤的自然采苗需要注意什么

2021-05-31

杂色蛤的自然采苗需要注意什么


(1)附苗场:天然的杂色蛤附苗场地,大多数分布于杂色蛤喜欢栖息的河流海口附近的沙滩、三角洲或潮水能涨到的浅海沙洲等地方。良好的自然附苗场,应为滩面平坦、松软,含沙率不低于70%,退潮干露5小时~9小时的高潮区下部或中潮区上中部;潮流畅通、较缓,饵料生物丰富,水域环境优良,敌害生物少的沙滩。


(2)苗种采集:苗种采集的规格、方法和时间各地都不一样。



①采集稚贝苗:我国台湾将小型稚贝苗采捕后,经过苗种培育后再采捕放养。通常从9月至翌年5月,在苗区用筛子筛取0.5毫米左右的稚贝苗,连同部分沙粒,投放在水深为0.3米~0.6米的池塘中进行培育,底质以沙质土壤为佳。视池内水的肥瘦情况,考虑施肥与否。海水比重保持在1.014~1.024,池水以略带硅藻褐色但澄清者为好。投放密度一般为每亩200万~300万粒。在培育过程中,要注意防除敌害生物。经过几个月的培育,待幼苗长至每千克800粒左右时,再用纱笼制的筛子筛出,供养殖成贝之用。



②采集较大规格的贝苗:江苏等省的采苗,大多数是采捕规格较大的杂色蛤苗种直接放养,不经过苗种培育阶段。采苗是在潮水刚退出滩面时进行。采苗时数人或10多人平列一排,脚不断地在滩面上踩踏,边踩踏边后退,贝苗受到踩压后露出滩面,即可拾取。也有用铁刨插入滩面一定深度后,逐渐向后拖拉,贝苗被翻出后,用三齿钩挑进网袋。大风过后,贝苗往往被打成堆,此时用双手捧取贝苗,装入网袋即可。采苗时应避免贝壳损伤,防止烈日暴晒。采集好的贝苗,及时投放到养殖场地。较远距离运输苗种,选择在气温15℃以下时进行,以避免或减少在运输途中的损伤,影响苗种的存活率。


分享到